相比于焦虑的英伟达配配查,我们芯片的处境更加困难。
早在十多年前,国产算力芯片就已经被提上日程了。当时的中国,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互联网产业,吃喝玩乐社交支付什么都有,甚至一度都超越了发达国家,但支撑这些互联网服务的算力,包括后来人工智能的算力,几乎全都来自英特尔和英伟达的芯片。
这两位,都是“英”家的,总部都在加州的圣克拉拉市,竞争对手都是AMD,当然最显而易见的,他们都是美国的。那些年,中国进口芯片的花费,比进口石油的还多。
谁也不想自己的命门被别人捏着,可改变现状,又谈何容易?
美国乔治敦大学汇总的一份数据显示配配查,在芯片产业的各个环节,中国企业的市占率微乎其微,最高的只有14%,最低的还不到1%。在当时你想谈什么芯片国产替代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:用弓箭打战斗机,一个字“没戏”。
很多年来一直有人在问:我们当年原子弹都搞出来了,小小芯片怎么还成问题了?
展开剩余56%压根不是一回事。
倾我所有万众一心搞核武配配查,前期几乎不用考虑成本,后期经济效益肯定不是第一位,造出来能炸了就算成功,这叫军工。
造芯片完全不一样,不光得有领先的技术,稳定的产量和良品率,还得考虑市场的需求,大家能承受的价格,足够多的人愿意使用你的产品,形成闭环,这叫商业。
英伟达为什么能一直领先?
30年前他们从游戏显卡里杀出一条血路之后,通过技术带来订单,订单带来利润,利润又能再投入技术;然后又能带来更多的订单,获得更高的利润,再投入产出更新的技术,形成一个商业飞轮,实现赢家通吃。
不计代价花几百亿造一颗芯片出来,既无法量产,更卖不出去,是没有意义的。
过去中国芯片最终都是卡在了这一关怎么都过不去:2013年我们试着买过IBM的芯片技术;2016年又拉来高通成立过合资公司,最后都因为抢不到多少订单,草草收尾,导致一直落后一直挨打。
直到美国人帮了个大忙。
只考虑市场大家的眼里当然只有英伟达,但你们自己不让卖,难道我们的公司原地解散?我们自己产的芯片,就算再拉胯,总比没有好。
所以国产芯片能部分替代老黄的芯片,还真得感谢那些外部因素,或者更直接讲:感谢美国。
当然,面对泼天的富贵,国产芯片自己也很争气:尽管技术上落后,但至少,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勉强能用的方案。
和英伟达相比,国产芯片还幼稚地像个雏鸟。但星星之火已经点燃配配查,早晚会成为燎原的烈焰。
发布于:浙江省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